梅园新村街道高度重视新时代侨务工作,坚持“四强四力”,推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强化政治思想引领,提升凝聚力。坚持“党建带侨建”,成立梅园新村街道侨联、社区侨联分会,加强对归侨侨眷的思想政治引领。依托社区侨联分会,常态化开展学习研讨会,组织侨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增强侨界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、思想认同、理论认同、情感认同。丰富学习形式,通过组织观看红色电影、实地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形式,进一步激发侨界群众的爱国热情。
强化侨务工作网格,提升执行力。实行侨务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,建立网格109个,配备为侨服务网格员118人,形成“社区党支部—小区网格—楼栋”三级侨务工作网络。定期摸排华侨华人、归侨侨眷及留学人员基本情况,建立侨情档案,更新侨情信息,健全街道侨情信息基础台账。以归侨侨眷需求为导向,通过走访座谈,形成“心愿清单”,做好精细化服务。线上建立微信群、常态化电话联络,线下提供跑腿、代办等日常暖心服务,实现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强化暖侨惠侨活动,提升向心力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打造“梅好中国节·团圆中华年”暖冬行动等涉侨项目,积极开展“春节送温暖”“端午暖侨心”“同心话团圆”等暖侨惠侨活动,进一步提升归侨侨眷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结合辖区归侨侨眷“高龄化、高知化、空巢化”等特点,开设“健康养生课堂”“梅园家庭病床”等惠侨医疗项目,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医疗团队,开展健康讲座和科普义诊;开设面点制作、剪纸扎花等课程,丰富归侨侨眷生活。加大侨法宣传力度,开展“侨法伴我行”“网信普法进社区”等法制宣传活动,发放涉侨法律宣传单及宣传品1000余份。
强化涉侨阵地建设,提升影响力。依托街道侨胞之家宁侨驿站、小红梅“梅好生活空间”等涉侨阵地,开展“玄武侨之声”“侨青创享会”等品牌活动,鼓励侨界群众积极参与“梅”好文化建设。充分发掘整合“最美博物馆街区”优势资源,联合梅园新村纪念馆、六朝博物馆、总统府等,开展“博物馆+社区”共同体活动,运用“数字+”馆藏文物图片展,架起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,持续拓展海内外“朋友圈”。(玄武区委统战部供稿)